地 址:常州市钟楼区荆川东路9-11#6层
电 话:0519-86977111
传 真:0519-68866111-0
邮 箱:czxyhcs@sina.com
联商网消息:1995年,家乐福把第一家大卖场引进北京,随后沃尔玛、乐购、大润发、乐天玛特等外资超市开始攻城略地,抢占市场制高点。在那个跑马圈地的年代,外资超市的门店如雨后春笋般陆续涌现在中华大地。如今,外资超市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9年光阴。商业红利不复存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电子商务凶猛来袭,本土黑马超市迅速崛起。短兵相接的肉搏时代,无论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家乐福沃尔玛等老牌超市,还是尚在摸索的后起新秀,都必须以实力说话。
四大现象涌现
关店
根据联商网《2013年主要连锁零售企业关店统计》,2013年,外资零售超市业态在华频繁关店。沃尔玛关闭门店14家,乐购关闭3家,卜蜂莲花关闭2家,王府井洋华堂关闭1家,统一优玛特关闭1家,麦德龙宣布万得城电器退出中国,关闭上海7家门店,同时旗下餐饮通超市宣告试水失败,关闭上海2家门店。
2013年主要外资零售关店总数达31家(不含家居、电器),相比于2012年联商网统计的数据,外资商超共计关店18家,关店数同比增长了72.2%。
并购
2013年8月,华润发布公告称将与英国乐购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整合乐购在中国内地的134家门店和购物中心,以及华润创业旗下的2986家华润万家门店。在零售业增长总体放缓的大背景下,这一消息引发了行业极大的震动。
无独有偶,物美也于10月份宣布将收购卜蜂莲花在北京、上海及中国其他省份(广东省和湖南省除外)的业务,包括36家门店,经营面积达到31万平方米。尽管“联姻”不满两月时间,双方表示因员工不满、门店停业等原因,停止了原本已初步达成的交易,然而这一场失败的“闪婚”依然让业界有些愕然。
出售
2013年7月,外媒爆出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拟出售百佳超级市场业务的消息,据说作价约10亿-20亿美元。这一重磅消息引起了业界的瞎想和猜测,业界人士分析称出售百佳是趁发展势头好、估值高的时候适时变现,而变现的目的或是为了抄底欧洲资本市场。在10月份,和记黄埔宣布,决定目前不会以私人交易的方式出售百佳超市,并继续加速落实增长策略,专注于中国内地市场。
触网
2013年10月,大润发宣布进军电子商务领域,旗下电商平台于2014年1月正式上线。上线初,飞牛网注册会员达到18万人,自营商品数突破10万种,配送范围从原定的上海地区扩大到江苏、浙江,而手机端预计在2月中旬上线。
同在10月,本土连锁巨头步步高集团也宣布打造“新型电商”,欲借助PC+手机APP+微购物商城等线上渠道,结合线下所有门店、仓储物流资源,实施全渠道、全业态、全品类的O2O战略。
而之前因为“半边天”的下线曾碰壁的永辉也未放弃探索电商,申请新的电商牌照,推出移动终端O2O的商业平台“永辉微店”,一系列举动都表明了永辉的决心。
趋势
两极分化明显 外资超市三大阵营雏形初现
根据联商网《大润发2013年在华新开45家 总数264家》统计,截止2013年12月31日,大润发在华门店总数达264家,其中,2013年在华新开45家门店,首次进入重庆市。公开数据显示,2008-2010年,大润发和欧尚的开店总和不超过30家。2011年,大润发与欧尚组建成立高鑫零售,当年的开店数量为46家,2012年的开店数则是43家。相比于其他外资超市,高鑫零售刷新了近年来的开店记录。
据著名零售业管理专家胡春才分析,目前外资超市格局已定,三大阵营雏形初现:第一阵营,包括沃尔玛、高鑫零售;第二阵营,包括乐购、家乐福、伊藤洋华堂;第三阵营,包含乐天玛特、易买得、卜蜂莲花、永旺等。
胡春才认为,目前第一阵营企业表现优异,不论在体量还是发展潜力上都颇具优势。第三阵营企业的表现则不那么尽如人意,最早退出中国市场的企业也将会出现在第三阵营。马太效应将越演越烈,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未来,两级分化的趋势将会愈来愈明显。胡春才分析说,真正能够存活下来零售品牌不会太多,美国零售市场格局也是这样。
从“量”到“质” 深耕门店成主旋律
告别商业红利,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超市的经营策略俨然正在发生变化,2014年,沃尔玛表示将对55家现有门店进行改造,通过优化销售面积、改进停车、交通条件、增加节能环保设施等方式,提升商场营运及顾客的购物体验;百佳超市计划在内地增加20至30家新门店,新店业态将以社区超市为主。
从过去盲目比拼市场扩张到追求门店质量提升,优化门店和完善产业链结构将会成为今年业界的主流工作。新开门店将不再成为考量企业的单一标准,零售企业的增长方式正在从通过多开店的销量导向到效率导向,从销售推动到毛利推动,这体现在企业资金预算、成本控制、人员考核等各个方面的改变。
业内人士分析,无论是斥巨资改造门店,还是加大门店管理,外资零售企业其实是想通过新的策略在中国重振雄风。
分析
2013年,外资超市交出的这份考卷显然不能让业界满意,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称,2013年外资超市表现一般,业绩相对平稳,相对2012年业绩明显下滑,关闭门店、被兼并等负面消息而言,有了一定的好转。2013年上半年,从营业收入来看,家乐福在中国区的营业收入增速为3%,依然高于其全球营业收入增速1.4%;沃尔玛全球销售收入平均快增长了1.7%,显然,沃尔玛也开始转变了。
成本之殇
不同于欧美地区将门店开在郊区的策略,沃尔玛家乐福在中国的门店大都开在市中心,成倍上升的租金明显让这些外资超市有些吃不消。
胡春才分析说,逐年上涨的成本导致的后果是逼迫外资超市开始节省开支,这也衍生出其他问题,诸如人才流失。在外资超市刚进入中国时,因为其响亮的国际品牌与高薪吸引了超市业界的各类优秀人才,然而这种吸引正在逐渐减弱。现今,外资超市能够给出的薪水本土超市同样能满足,另外,相比于外资超市的模式而言,本土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具灵活性。因此,现在不少业界精英纷纷转投本土企业,这也成为外资超市的一大危机。
正在“老”去的大卖场模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陈立平教授分析称,一方面,成本上升加重了外资超市的负担,另外诸如市区的停车难等问题也极大减少了客流量。另一方面,原因还是出在超市自己身上。不同于90年代外资超市初进入中国时的情况,现在消费者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目前大卖场的经营策略没有得到有效调整,这点上,国内本土零售企业的应变要灵活得多。
大卖场模式已经不再吃香,陈立平诧异于大卖场这种业态还没有成熟就已经显现出“日暮西山”的特质。
胡春才的观点是,受大环境影响,国内一二线城市内,大卖场模式已经很难发展,三四线城市或许尚存生机。在电商冲击下,大卖场的非食品类产品正在失去市场,而非食类产品的毛利较高,是大卖场利润的主要支撑来源。运营管理、商品更新、生鲜经营,已经成为桎梏外资发展的主要因素。
行业面临历史性变革
外资超市的困境,除了经营层面,还受控于大环境。中国经济下行,零售业进入瓶颈期已经成为公认事实。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零售业面对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在陈立平看来,外资超市在中国举步维艰的境地,其实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外资超市所表现出的问题,其实是行业的通病,诸如顾客老龄化问题。电商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性。现在的80后、90后年轻人喜欢网购,电商正将大卖场的这批年轻客流截断。
超市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这不是一个你弱我即强的行业,外资的困境,国内超市当引以为戒。换而言之,一家外资超市的退出并不能造成减少“产能供应”的作用。因为这种特性,注定了超市业将是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
出路
拥抱变革 摸索适合自己的模式
面对挑战,外资超市的发展方向可以是多样的,重要的是摸索出一种适合自己的模式。
陈立平认为,小型化商业很具发展潜力,诸如发展便利店业态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沃尔玛在美国本土已经开始发力小型业态。通过触网、创新业态、差异化经营、开发自有品牌等方式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另外,加工食品方面值得关注,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一些超市瞄准“午餐经济”市场。餐饮化,其实已成一种趋势。
抱团取暖也是一种不错的策略,在胡春才看来,乐购选择与华润合作其实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经营策略。此前,乐购虽然每年新开不少门店,然而实质上的效益并没有得到较好增长。并购后,乐购借助华润力量,可加速本土化进程,进而推动盈利。未来,零售领域可能出现更多类似合作。
除此之外,杜岩宏认为外资企业要想稳固自己的地位就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外资企业在成本控制、全球采购、物流等环节具有先天优势,且企业运作和管理更加规范,长期的经营也让企业的决策更加理性,这些优势的加强能够增强其应对市场挑战的能力。并加强本土化进程,促进商业运用模式的创新。